Open Knowledge Maps是全球最大的AI科学知识搜索引擎。这个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坚持开放科学原则,目标是建立包容、可持续且公平的知识基础设施。Open Knowledge Maps利用AI帮助绘制研究主题图谱包括获取概览、查找文献、识别概念,并通过集体资助模式邀请机构成为支持成员共同建设。
用户可以在Open Knowledge Maps创建跨学科研究主题的交互式知识地图。地图会直观展示主要领域,附带相关论文和概念,让用户快速了解某个领域的全貌。
Open Knowledge Maps主要功能
AI驱动的知识地图:核心功能是把搜索结果变成主题地图,呈现研究领域的整体情况,方便用户找到关键领域。
流图:用独特方式显示研究主题随时间的变化,帮助用户发现新趋势和历史规律。
多源集成:能搜索BASE、PubMed等主要学术数据库,覆盖所有学科。
高级筛选:用户可根据文献类型、时间范围、开放获取状态缩小搜索范围,按需调整结果。
聚焦开放获取:平台会优先显示开放获取文献,尽量提供直接链接和浏览器内预览。
机构服务:图书馆和大学可将平台的可视化搜索功能整合到自己的目录和知识库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VisConnect:由AI驱动的服务,能为研究人员创建详细档案,支持更全面、负责的研究评估方式。
引文与导出工具:内置功能可快速生成引文,将元数据导出到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研究流程简化了。
Open Knowledge Maps使用方法
开始搜索:打开Open Knowledge Maps主页,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研究主题或作者姓名。
精确查询:生成地图前可细化搜索条件。选择数据源(如覆盖所有学科的BASE或专注生命科学的PubMed)、时间范围,按文献类型(如文章、数据集、软件)筛选,也可只看开放获取结果。
生成地图:点击“Go”按钮。AI会分析100篇最相关文献,整理成可视化知识地图。
探索概览:地图上的气泡代表不同子主题,气泡大小通常与该聚类的文献数量相关。这种布局能帮用户快速掌握研究领域的主要分支及关联。
深入细节:点击任意气泡,可查看该子主题下的文献列表,包含标题、作者和发表日期。
访问与导出:在文献列表中可直接预览PDF(开放获取论文会被标出),生成多种格式(APA、MLA、Chicago)的引文,将文献信息导出到常用的参考文献管理器。
Open Knowledge Maps优势特点
直观的视觉发现:把抽象主题转化为具体地图,便于理解复杂领域及各研究领域的关系。
克服信息过载:AI聚类能从无关信息中筛选出相关内容,对模糊搜索词或跨学科研究特别有用。
识别相关概念:通过给聚类添加关键词,帮助新手学习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
致力于开放:作为非营利、开源平台,为商业发现工具提供了透明、社区共有的替代方案,没有使用限制。
Open Knowledge Maps适用人群
学生与研究人员:适合快速了解新主题、做文献综述、发现研究空白或找相关领域合作者。
图书馆员与教育工作者:可用作教学工具,教学生文献检索方法,为用户提供更友好的发现界面。
机构与资助方:可通过定制服务提升研究成果的曝光度,用VisConnect进行更公平全面的研究评估。
记者与公众:能以易懂的方式探索科学主题,了解研究重点,找到开放获取论文,无需复杂操作学术数据库。
常见问题
问题:Open Knowledge Maps作为非营利组织,其核心原则和实现可持续性的方式是什么?
答案:核心原则是开放科学,目标是建立包容、可持续、公平且面向所有人的知识基础设施;通过集体资助模式邀请各类组织成为支持成员共同建设,不依赖单一盈利渠道。
问题:Open Knowledge Maps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对用户研究有哪些帮助?
答案:核心功能是用AI绘制研究主题图谱,包含获取研究概览、查找文献、识别关键概念三个环节。帮助包括:①快速掌握研究主题整体框架,避免信息零散;②精准找到相关文献,减少无效检索时间;③清晰识别核心学术概念,聚焦研究重点(如哈佛大学Girija Goyal提到,该功能可帮助识别文献主题和关键论文)。
问题:Open Knowledge Maps获得了哪些认可与支持?这些支持体现了Open Knowledge Maps的什么价值?
答案:支持来自三类主体:①奖项认可(如获奥地利自由知识奖),体现其在自由知识传播领域的权威性;②机构支持(包括ETH Zurich、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学术机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体现其在学术研究和公益领域的实用性;③个人支持(如开放科学领域教授、数据科学家的肯定),体现其在科研工作中的工具价值和对“知识普惠”理念的契合。这些支持证明平台在科学发现、推动开放科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