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Rxiv是医学、临床及相关健康科学领域的免费预印本平台,供研究者上传已完成但未经同行评审的研究手稿。这些预印本属于初步研究报告,不能直接作为临床实践或健康行为的依据,媒体也不应将其当作确定的事实报道。

medRxiv由耶鲁大学、冷泉港实验室和BMJ共同发起,目前由CSHL负责运营。作者可以选择多种知识共享许可(如CC BY、CC BY-NC等),预印本一旦发布通常无法撤回,但可以申请撤回并保留DOI和版本历史记录。

medRxiv主要解决了传统医学期刊同行评审周期长的问题。研究者完成研究后,无需等待期刊正式发表,就能通过该平台公开成果。这有助于其他学者及时获取最新研究进展、开展合作或提前验证结论,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比如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medRxiv特点

  • 免费开放获取:所有上传到medRxiv的预印本,全球用户都能免费阅读和下载,没有访问限制,保证知识能广泛传播。

  • 预印本属性:内容未经同行评审,这是medRxiv最核心的特点,意味着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谨慎解读(平台会在页面明显位置标注这一提示)。

  • 快速审核与发布:平台会对上传内容进行“技术性审核”,主要检查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伦理问题(比如涉及人类或动物研究的伦理审批证明)、是否包含不当内容等,一般1 - 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上线,而不是对学术质量进行评审。

  • 版本更新机制:研究者可以根据反馈或进一步分析更新预印本内容(比如补充数据、修正小错误),平台会保留所有历史版本,标注更新时间,保证研究过程能够追溯。

  • DOI永久标识:每篇预印本都会获得唯一的DOI(数字对象标识符),方便研究者在其他论文、项目申请等场景中引用,也能确保内容长期可被检索到。

medRxiv收录范围

  • 临床研究,比如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病例报告;

  • 公共卫生研究,比如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防控策略分析;

  • 基础医学与临床转化研究,比如新药作用机制、诊断技术研发;

  • 综述文章,系统性综述、meta分析,但前提是未提交到正式期刊;

  • 研究方案,比如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 需要注意的是,平台不收录已经在正式期刊发表过的内容,也不接收观点性文章、评论或纯新闻类内容。

medRxiv使用场景

对研究者

  • 快速“占坑”:提前公开研究成果,避免因为同行评审周期长出现“成果重复发表”或者“学术优先权争议”的情况。

  • 获取早期反馈:通过预印本吸引领域内同行的关注,提前得到学术建议,有助于优化研究内容,提高后续正式投稿被录用的概率。

  • 助力合作与资源对接:公开的研究方向可能会吸引潜在合作者(比如临床医生、数据分析师)或者资助方的关注,加快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进程。

对公共卫生与临床实践

  • 应急信息支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如新冠疫情、流感大流行)中,medRxiv是快速发布疫情数据、疫苗研发进展、治疗方案等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帮助政策制定者和临床医生及时获取前沿信息(例如2020年新冠疫苗的早期临床试验数据大多先在medRxiv发布)。

  • 拓展临床视野: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最新研究方向(比如新型治疗技术、罕见病诊断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但要注意结合经过同行评审的正式文献。

对普通公众与媒体

  • 获取前沿健康知识:公众可以免费获取医学研究动态,有助于理解健康热点问题(比如“某药物对慢性病的效果”“公共卫生政策的科学依据”)。

  • 媒体报道参考:媒体可以基于预印本报道医学领域的新进展,但必须严格标注“内容未经同行评审”,避免误导公众。

如何访问与使用medRxiv

  • 官方网址:访问medRxiv,无需注册就能浏览和下载预印本;注册后可以上传研究、设置关注的领域并接收更新提醒。

  • 检索功能:支持按照关键词、作者、DOI、研究类型(如“clinical trial”“epidemiology”)等条件筛选,也可以按照发表时间排序获取最新的研究。

medRxiv与bioRxiv的区别

  • 研究领域:bioRxiv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medRxiv则专注于医学、临床科学和健康科学领域。

  • 筛查重点:bioRxiv主要关注内容的科学性和安全性,medRxiv在此基础上还会额外进行伦理和患者隐私方面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