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of Science是全球常用的学术引文索引数据库,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收录了超过12,000种权威期刊,能帮用户查找文献、分析研究趋势。

数据库内容

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 核心引文索引:包括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涵盖自然科学、社科、人文领域超10,000种高影响力期刊。

  • 会议论文索引:有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和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SH),收录多学科国际会议文献。

  • 化学信息数据库:包含化学事实型数据库Index Chemicus和化学反应数据库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

Web of Science主要功能

  • 文献检索:既可以通过关键词、作者、期刊名等基础字段快速找文献,也能用布尔逻辑运算符(如AND、OR、NOT)、通配符等进行更精准的复杂检索。

  • 引文追踪:能查看某篇文献被其他研究的引用情况,了解该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以及领域内的研究发展脉络和最新动态。

  • 学科分类导航:按学科对文献分类,方便用户找自己领域的研究资源,跨学科研究者也能借此了解不同领域的交叉联系。

  • 影响因子查询:可查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帮助判断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质量,为投稿和阅读提供参考。

  • 分析检索结果:能从出版年、文献类型、研究方向等多个维度分析检索结果,帮用户把握研究领域整体情况,发现热点和趋势。

在科研中的作用

  • 助力选题:让用户了解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空白点,避免重复研究,让选题更有创新性和价值。

  • 评估成果:通过引文分析、影响因子、H指数等指标,客观评价研究人员、团队或机构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和质量,为科研绩效评估、职称评定等提供依据。

  • 促进交流合作:帮助研究者发现同行的成果,找到潜在合作对象,了解国际学术前沿,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发展。

Web of Science的使用方法

  • 访问与登录:可通过所在机构(如高校)图书馆主页的“订购资源”或“外文数据库”栏目找链接,也能直接访问官网;通常需通过机构认证系统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由机构图书馆或信息中心提供。

  • 检索方式

  • 基本检索:通过标题、作者等字段检索,在检索字段下拉栏选相应字段,输入检索词后点击“检索”,还能用“添加行”组合多个字段检索。

  • 高级检索:用高级检索式生成器,选字段输入检索词,用布尔运算符(如AND、OR、NOT)组合条件,可提高检索精确度。

  • 被引参考文献检索:以引用文献为检索词,查找引用了特定文献的后续研究,揭示文献引用关系。

检索结果处理

  • 精炼与筛选:在检索结果页面右侧选排序方式(如被引频次、时间),左侧筛选栏按出版年、文献类型等条件精炼结果。

  • 分析与可视化:点击“分析检索结果”按钮,可对文献类型、作者等进行分析并生成统计图表。

  • 引文报告:查看文献引用情况,了解学术影响力。

  • 保存与导出:可将结果保存到个人账户,或导出为纯文本、PDF、Excel等格式。

个性化设置

  • 保存检索策略:登录后通过“HISTORY”按钮保存检索历史和策略,方便后续调用。

  • 创建跟踪服务:对常用检索策略设置跟踪,系统会定期运行并邮件反馈新增结果。

高级检索实用技巧

  • 布尔逻辑运算:用AND、OR、NOT连接关键词,如“人工智能 AND 医学影像”缩小范围,“人工智能 OR 机器学习”扩大范围。

  • 字段限定检索:在特定字段(如标题TI、摘要AB、作者AU、期刊名SO等)中检索,如“TI=(纳米材料 AND 药物输送)”。

  • 通配符使用:星号()替代任意字符组,问号(?)替代任意一个字符,美元符号($)替代零或一个字符,如“computscience”可检索“computer science”等。

  • 精确检索:对短语用双引号(如“"climate change"”),或开启精确搜索选项。

  • 邻近检索:用NEAR/n表示两词间隔不超n个单词,如“cancer NEAR/2 treatment”。

  • 组合检索式:通过布尔运算符和括号组合多个检索条件,如“(人工智能 OR AI) AND (医学影像 OR 医学图像)”。

Web of Science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提出引文索引概念,认为引用关系能揭示学术文献间的联系。基于此,ISI创建了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后经发展整合形成了现在的Web of Science。